最新文章: 教會年之預苦期
posted on: 2019-02-12教會年之預苦期預苦期(Lent)又名大齋期,是復活節前40日(不包括主日)。這是一個嚴肅沉重的日子,古教會的信徒進入預苦期,會禁食禱告,悔罪反省自己,思想耶穌降世為人,乃是為世人的罪孽而死。 預苦期由週三開始,此日稱為聖灰日(Ash–Wednesday) ,古教會在此日崇拜中,會將前一年的棕枝留下燒成灰燼,崇拜中由牧者手沾著灰,在信徒額上劃上十字架,意思:「你本是塵土,仍要歸於塵土」(創3﹕19)。在額頭沾上灰提醒信徒,以禱告、悔罪、反思四十日,直到靈性生命得更新。 預苦期最後的一週稱為聖週。聖週是指耶穌在世最後一週。 1.聖週由主日開始,其中共有五個基督特別的日子: 2.棕枝主日(榮耀日)–耶穌在這日騎驢進入耶路撒冷,受到群眾熱烈歡迎,群眾用衣服鋪在地上、手拿棕樹枝歡迎耶穌進城(這方式是當時猶太人熱烈歡迎君王的方式,棕枝是凱旋的記號)。 3.立聖餐日(週四)–此日原是逾越節,是慶祝上帝將以色列人從為奴之地的埃及拯救出來。每年此日,他們必須預備無酵餅和羔羊以是記念。當日是耶穌在世時,與門徒渡過最後一個逾越節,同時在此日設立了聖餐。 ▲立聖餐日有兩個主題﹕ ▲主設立聖餐叫門徒繼續如此行,以記念祂的犧牲是為赦免我們的罪。 ▲濯足禮是記念基督給予門徒一條新命令–彼此相愛。 4.受難日(週五)–教會帶著哀傷和嚴肅的心情記念主為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,教會常以「苦路十四站」作為默想之用。 5. 守夜節(週六)–耶穌的屍體在墳墓中安息。祭司和法利賽人聚集,怕門徒將主耶穌的身體偷去,於是派兵丁封守墳墓。教會傳統裡,信徒會在復活節守夜(特別為預備領洗的慕道朋友祈禱),此晚稱為「守夜節」。 編自[靈花集] |